塑造完美第一印象的八个要点:外观(头发、面容、衣着、指甲)、打招呼、表情与视线、站姿、坐姿、走姿、手势以及谈吐。可以看到决定第一印象的因素几乎全部是关于 “外在” 的,这里的外在并不仅仅是大家惯常脑补的 2D 颜值,更重要的是行为举止与外形一起构成的 3D 画面。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后续社交的敲门砖,但是两个人想要发展更为深入的关系,仅仅依靠第一印象的好感是完全不够的,你还需要学习更高段位的社交术,达到哪怕只是短暂的交流依然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程度。掌握了高段位社交术,你能够迅速和陌生人拉近关系,同时懂得如何与讨厌的人相处。
很多人害怕社交,就像上学时害怕考试一样。考试是对你所掌握知识的检测,社交也是对个人综合素质进行评分的考场,他人对你的反应与态度就是这场考试的分数。有挑战的地方在于,通过在社交场合中持续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我们有机会一次次刷新、突破自己的历史成绩,哪怕是一开始评分不及格的学生,最终拿下社交场的高分也是极有可能的。
最高段位的社交术不在于八面玲珑的交谈技巧,而是让对方感觉不到你是在社交,一切的交流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并且能让对方感到温暖贴心。我想蔡康永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一句 “能够知道在意的女生喜欢什么,那是男生的运气啊。” 该酥死多少人。
微博截图微博截图
想成为像蔡康永这样的社交达人,就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努力培养以下三点能力,与初级阶段的八个要点不同,这三点能力无法临时 “装” 出来,它们是经年累月沉淀出来的智慧与气质 —— 一切只能由时间与经历来塑造的东西都是世上最无价的。更通俗来说,它们是潜移默化的习惯,只要是习惯就是可以养成的,就看你有没有坚持下去的决心了。
◆有深度的谈话主题◆
仔细回想自己最近几次的社交过程,你与对方交谈的内容是日常的寒暄玩乐还是更有深度的话题呢?
朋友的本质在于 “互换” —— 互换快乐、互换陪伴、互换思想等,你与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朋友就看你能拿什么与其交换。以交换的价值来说,可以轻易将酒肉朋友与能进行思想交流的朋友分开,前者交流的内容无非是寒暄与玩乐的浅层话题,而与后者的交谈往往是能激发大脑认知系统的升级的深层话题。
深度沟通的前提是你也是一个值得对方深入交往的人 —— 知识面是否足够广、专业度是否足够精。当你与对方第一次见面时,能根据对方的职业找出双方都有交集的话题吗?能在短暂的谈话中迅速摸清对方交流中的喜好与禁区吗?能在提到菲茨杰拉德与《Billions》时接下话题吗?如果不能,那就注定了你只会是别人的酒肉朋友。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体育
- 娱乐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