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天津 资讯

2020年天津一季度经济数据解读

1、全市经济各领域都受到疫情较大影响,如何评价一季度全市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

一季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挑战,天津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及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四战”要求抓好自身疫情防控。切实落实“天津之特”,担起天津之责,坚决守好首都“护城河”。同时,做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市疫情防控向好态势不断巩固,生产生活有序恢复。

这次疫情对国内外各地区、经济各领域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我们天津也不例外,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出现较大下滑。特别是在这次疫情中普遍受到冲击的石油、化工、汽车行业在我市的占比都较大,其中,石油、化工、汽车合计增加值占我市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四成,销售占全市限上销售额近三成。近期,疫情和油价暴跌严重影响石油开采、石油化工等相关上下游企业生产及效益,产业链和供应链不畅对汽车生产、销售造成较大冲击,我市这些相关行业均出现下行,进而影响全市经济下滑,影响程度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加显著。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季度我市经济下滑,是在疫情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极不寻常”等上面提到的几点大背景下出现的,是突发严重事件带来的结果,并非我市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不具有历史可比性。

当前,随着“惠企21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7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时出台并持续发力,复产复工、复市复业有序推进,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回升,部分指标降幅明显收窄,有些指标实现逆势增长。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5.9%,降幅比2月份收窄8.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降幅收窄24.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降幅收窄11.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降幅收窄20.4个百分点;公路货物周转量降幅收窄28.7个百分点,水运货物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快递业务量等速度由负转正。同时,全市金融存贷款持续加快,就业收入基本稳定,物价涨幅回落,这些数据表明我市生产生活正在有序恢复。

同时,我市经济运行中一些积极因素不断显现。

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向深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台了“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亚投行灾备中心、麒麟软件总部、国际传媒大厦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一季度引入京冀项目资金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1.8%。

二是投资关键性作用积极发挥。分两批下达专项债资金401亿元,用于支持65个重点项目建设,国家会展中心、京滨铁路、地铁项目等大项目陆续复工。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举办了2020年重点招商项目“云签约”活动,签约项目116个,引资904亿元,涉及智能科技、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新兴领域。

三是新动能引育扎实推进。天津市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逐渐显现,科技型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建科机械在创业板成功上市。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14.2%,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四是环境质量继续改善。一季度PM2.5平均浓度6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8%,“736、875、153”工程持续推动。

五是市场信心有所提升。企业景气调查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二季度行业和企业自身经营持肯定态度的占比分别比一季度提高18.7个和17.4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有序恢复,进入二季度,随着各项助企稳产政策措施效果显现,我市经济恢复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但同时,受国际疫情蔓延影响,我市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需要加强关注。下一步,我们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不动摇,以“逆周期”斗志奋发作为,努力推动全市经济尽快企稳发展。

2、在全市整体经济出现回落的情况下,新业态、网上零售却逆势增长,疫情期间我市新经济发展如何?

这次疫情确实对我市工业、商业、交通运输、旅游等领域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也要看到危中有机,一些应对疫情中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加速固化发展,为全市经济新动能成长提供了新契机。具体来说:

一是疫情期间,“宅经济”、“云经济”兴起,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网游手游等线上服务快速发展,带动1-2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逆势增长8.6%,以在线教育拉动的教育增长19.5%。一季度我市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新服务营业收入均好于全市水平。可以看到,通过这次疫情更加显示出了新经济的韧性、抗挫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是线上线下融合带动消费新业态发展。网络消售、智能配送等增长较快,一季度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6.4%。疫情期间倒逼了实体商业顺应这种趋势,主动“触网”,如:金街搭建起网上商城,拓展“云消费”新体验,来应对疫情的冲击。我市还搭建了两批34家电商平台线上销售蔬菜生鲜,实施无接触配送,实现销售额近6亿元。跨境电商发展较快,一季度全市跨境电商进口申报订单、货值分别增长37.1%和18.7%。

三是新产业发展保持稳定,新产品增势良好。从生产看,一季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和1.4%,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2倍,光电子器件产量增长1.6倍。从消费看,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9.6倍。

四是以5G网络、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投资新增长点,为新经济发展增添后劲。我市正在加快布局,截至目前我市建成5G基站8870个,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高技术产业项目不断集聚,目前在建的高技术制造业项目112个,高技术服务业项目55个,一季度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65.6%。

从上面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我市新经济承压能力较强,在疫情的冲击下仍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笃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和韧劲,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都坚定的走下去不动摇。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认真落实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大数据要素投入,努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构筑先发优势。

3、疫情期间我市在保障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效果如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突出做好疫情防控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一是坚持将稳就业放在首位。继续扎实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坚决落实国家和我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及时出台并全力推动“惠企21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7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优惠房租、阶段性减免和缓交社保费、降低用能成本、清理拖欠账款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夯实稳就业基础。出台实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就业若干举措”,推动落实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优先政策措施,所以全市一季度就业形势虽受到一些影响,但新增就业人数仍超过10万人。

二是打出保供稳价组合拳,覆盖生活必需品产供销全环节。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品市场供应较好,一季度限额以上商品中,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6.5%,饮料类增长3.3倍,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90.6%,日用品类增长30.5%,市场供应充足,商品丰富,很好地保障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全市物价上涨总体可控,逐月回落,一季度CPI上涨4.0%,涨幅比1-2月回落0.2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比2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7%。

三是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18亿元,15.37万名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提高了补贴标准,一季度全市共发放物价补贴4668万元,受益群众约72万人次,目的是确保不因物价上涨影响群众基本生活;同时还向2.4万户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了租房补贴。

此外,我市继续延长冬季集中供热时间,保障疫情期间居民居家温暖、用水用电等便利,围绕“一老一小”、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的今年20项民心工程推进顺利,应该说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重大挑战,全市居民的基本民生得到了有效保障。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津云新闻记者 李泽亚 天津日报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