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天津 资讯

新区交出高质量文化繁荣发展“答卷”

滨海时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 记者 尹娜 周华婷 果琳 摄影报道

“十三五”期间,新区建成国家海洋博物馆、滨海文化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提升改造滨海新区博物馆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完成滨海新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全覆盖建设,实现21个街(镇)综合文化站的全面提升。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近50万平方米,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硕果累累。

如果近几年你曾到滨海新区旅游,那你应该去过滨海文化中心,踏进“网红”图书馆,手机中或许还留有一张“滨海之眼”的美照,到过演艺中心,在“星光大道”上体验过明星范儿,在滨海美术馆看过国家级的艺术展览;如果你生活在滨海新区,那你应该参加过滨海艺术节、滨海全民阅读节、滨海少儿评剧节、汉沽飞镲节、社区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等,看过几场惠民演出、听过几场讲座、参观过几场艺术展,它们免费出现在你身边,丰富着你的生活。这一切都得益于滨海新区近年来不断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文化建设。人文风貌之美已今非昔比,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且日新月异。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时期。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间,滨海新区全力答好文化答卷,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五年来,滨海新区建成国家海洋博物馆、滨海文化中心、中新友好图书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提升改造滨海新区博物馆、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完成滨海新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全覆盖建设,实现21个街(镇)综合文化站的全面提升,推动全区居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近50万平方米,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硕果累累。

覆盖城乡 布局合理

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曾经,新区一些村民对于读书并不热衷,但自从图书馆的流动服务车开进村子,村民从上车“随便看看”,逐渐变成了“专门等你来”,车上的每一本书都可以和几十公里外的滨海新区图书馆通借通还,如同置身馆中。送图书、送演出、送讲座……滨海新区的文化场馆充分发挥南北两翼大剧院设施和文化馆各馆区作用,将重大节庆主题活动、京津冀艺术欣赏季、戏曲进乡村等文化资源向南北两翼倾斜,为偏远居村的百姓送去新鲜阅读体验和演出服务,每年各种流动服务累计超过600场次,实现文化服务零距离、零门槛,补齐“最后一公里”。

面对区域大、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五年间,滨海新区不断推进各区域地标式文化设施建设,以高品质和智能化增强市民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加强美术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多种类型场馆建设,满足市民多元化文化需求;加快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在21个街镇均设立了图书馆、文化馆的分馆,尤其是图书馆建有居村基层阅读服务点385个、汽车图书馆服务点31个,通过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区级、街镇、居村服务联动运转,同时,文图博美均不断提升数字服务能力,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障碍,多路径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滨海新区图书馆、中新友好图书馆、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以及泰达图书档案馆正在“四手联弹”书香滨海交响曲。滨海美术馆、滨海科技馆都以品质高端声名远播。由滨海新区博物馆发起,国家海洋博物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津沽记忆博物馆、国际版画藏书票艺术收藏馆、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建立起博物馆协同服务联盟,以矩阵式服务贯通南北、覆盖全区。

健全体系 展公共文化服务风采

打造文化服务“滨海模式”

2018年4月,滨海新区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并逐步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达700多处,每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从创建前的379.33平方米提升为504.96平方米,实现了全市第一、全国先进的规划目标。

“滨海新区三年间逐渐形成了设施健全、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文化设施网络,居民能够享受到的文化服务越来越丰富,感受到作为滨海人的幸福感。”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贺淑荣说。

新区文旅局完善文化设施、提升文化品质、提高服务效能、塑造文化品牌、探索文旅融合、加强社会化服务、发展志愿服务……目前,滨海新区已完成创建示范区规划,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作示范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团式”“矩阵式”“融合式”“聚能式”“赋能式”特征鲜明,创造了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十个有”的“滨海模式”。一个个文化惠民工程的实践,换来了滨海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临海向海 旅游产业不断完善

从“看海”到“玩海”

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除了品月饼赏秋香,很多家长还带着孩子来到国家海洋博物馆,在我国唯一的大型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标本展示、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演示和智慧化的宣教服务系统,回溯人类璀璨的万年蓝色文明历史,探索生命在亿年海洋自然历史中从孕育到繁盛,再到陆海和谐共生史诗般的历程。

“身边的玩法越来越多,现场之旅会不虚此行,‘足不出户’也可以感受到不同主题的游玩体验。”对于滨海新区市民来说,这就是五年来的真实感受。

据统计,2019年,全区7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约6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7.3亿元。滨海休闲游、都市购物游、生态体验游、历史文化游、现代工业游这具有鲜明特色的五大主题旅游板块,初步实现从“看海”观光游向“玩海”体验游的转变。

五年来,国家海洋博物馆、亿利精灵乐园建设完成,游客络绎不绝。东疆湾沙滩景区完成提升改造,建成天水之眼、渔舟唱晚等十大网红打卡地。2020年7月,国家海洋博物馆被批准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港口工业海上之旅项目获评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航线全长6.5海里,满足游客海上出游需求。

生活还有诗和远方。滨海新区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新区市民感受到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充实,更加安居乐业,对幸福生活更加充满希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