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天津 资讯

【提气2021】滴滴司机项春哲:做志愿活动让我找到了心灵的平静

津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出车时穿着公司为优秀司机派发的马甲,跟乘客简单攀谈时,不急不徐。这是项春哲,一名滴滴网约车司机,把乘客从起点送到终点,是他每天重复要做的工作。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志愿者”,通过帮助别人,让项春哲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是滴滴司机,也是志愿者

2020年11月,在滨海新区的“滨城大筛”全员核酸检测的现场,项春哲一边维护现场秩序,一边忙着安抚队伍中情绪焦躁的老人和孩子,一边为因雨雪的寒冷而感到身体不适的老人送上温水。“滨海大筛”快、准、稳、实的完成了任务,这背后是无数人的付出和坚守。

而像项春哲一样的志愿者,积极服务、无私奉献,寒风中他们日夜为核酸检测工作维持秩序,和所有医护人员共同筑起了保障津门安全的防护墙,“我们坚守了三天,等到医护人员检测完核酸,说‘确定了,今天的工作结束了’,我们才撤。”项春哲回忆,志愿者们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跑专车的韩师傅,从自己家里带来了热水,挨个给老人送;滴滴师傅蓝山和勇子,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一直穿着隔离服为市民登记,特别辛苦;有的滴滴师傅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跟排队的市民商量,能不能让老人和孩子先进行核酸检测,大家配合度非常高。”

项春哲介绍,当时滨海大筛查因为工作量繁重,天津开发区志愿者协会向天津滨海应急安全志愿总队发出求助,希望志愿总队这些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同仁加入到这次的活动中来,而项春哲就属于其中一人,“我们志愿总队加上预备队的一共70多人,来自于各行各业,而这其中最活跃的、最积极的都是我们跑滴滴的司机。”项春哲笑称。

虽然辛苦,但是项春哲觉得很值得,“那几天滨海新区的市民都在关注滨海大筛查的事,我出去跑滴滴接乘客时,乘客就会提到,这么冷的天医护人员、警察和志愿者真不容易,你看志愿者一站站一天,真是太辛苦了,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里的幸福感满满的。”

对于项春哲来说,这次的志愿活动只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志愿总队志愿者的车上都有车载电台,无线电通联,采取24小时值班制,滨海新区一旦有突发事件,对讲机一喊,值班的人立刻就会赶过去。我们每个人的车上都配备了队服、隔离服等一些应急处置需要用到的设备。”

辞去工作,走上公益的道路

2016年以前,项春哲在天津港一家做海上消防救生设备检验的公司上班,“我以前是给在港的、在航的、国内的、国外的船舶做消防救生的,工作是24小时制,没有节假日。”2016年,项春哲无意间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天津滨海应急安全志愿总队春招的消息,“我之前了解过志愿车队的种种事迹,所以看到招人的消息后我非常感兴趣,就报名参加了。”

项春哲回忆,当时的新人见面会上,队长的一番话让自己印象深刻,“他告诉我们加入后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多的,希望我们能考虑好了再加入进来,而且成为正式队员有一年的考核期。我突然就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我闲暇时的业余爱好,而是要把志愿活动当成一份工作或事业去完成。”

下定决心的项春哲积极参加车队组织的志愿活动,而在这过程中,项春哲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我母亲是大学的党支部书记,我父亲是警察,我从小接受的是根正苗红的正统教育,看电视只看新闻联播的那种,所以长大后很多事情看不惯,但是咱又没那个能力去改变,工作这些年怨气很重。加入公益组织后,参加这些公益活动去帮助别人,我发现我心中的很多怨气都被化解了,突然找到了内心的一种平静。”

项春哲与志愿车队一起,去北辰帮助收养了在监狱服刑人员子女的王阿姨,干农活、收白菜;每个月去滨海新区祥羽孤独症康复中心、阳光家园启智托养院为孤独症儿童和智障孩子包饺子;每年的泰达马拉松,城市缤纷跑,也有志愿车队现场服务的身影……

“我有时也会带着我孩子一起参加,我会跟她讲,这些孤独症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他们,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项春哲说,当帮助别人后,别人对你说的一声声谢谢,那种美好的感受无法用语音来形容。

在参加了一段时间公益活动后,项春哲发现,自己24小时工作制的工作时间和公益活动产生了冲突,“当时正好我一个朋友是滴滴司机,他建议我先从兼职试试看。我跑了一段时间发现真的挺好的,滴滴公司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无论对于司机还是乘客来说体验感都非常好,而且公司很人性化,有温度,跑车时间也比较自由,不影响我参加公益活动。”“越跑越上瘾”的项春哲干脆辞掉了自己的工作,成为了一名滴滴的专职司机。

“未来,我会把工作和公益结合在一起”

项春哲说,这一选择改变了他人生既定的轨迹, “身边人也会有一些不支持的声音,好好的工作辞掉了,出去做公益还要花很多钱,但我还是想遵从自己的内心吧。”项春哲对于目前滴滴司机的这份工作很满意,“我有我的队长,我的司服经理,虽然我们不常见面通过网络交流,但是我们关系特别好,相处得很愉快。我的队长张娟特别用心地想着我们这些司机,每天早上都会打招呼,有点啥事还会发个红包,嘘寒问暖的,好像一家人一样。”

项春哲为记者讲述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前几天上来一对母子,目的地是医院,孩子和妈妈都在哭,我一问才知道,不到三岁的孩子把妈妈发卡上的球吸到鼻子里去了,情况紧急,我一看赶紧联系了给我们志愿者车队做急救培训的医生。”因为正在开车无法接听电话,项春哲把电话给了孩子的母亲,项春哲回忆,当时医生首先安抚了家长的情绪,后通过问诊了解了孩子目前的情况,并在电话中指导孩子母亲采取了相应的辅助措施,保证了在到达医院前孩子没有发生意外情况,“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学习过急救的知识,但是鼻孔进入异物我确实不知该如何处理,最后安全地将母子俩送到了医院。”

项春哲表示,这些“意外情况”每个滴滴司机都遇到过,力所能及地帮一把,是滴滴司机对自己的要求,“去年有个90多岁的大爷心脏病犯了,大娘说叫了半天救护车也没来,她刚学会用滴滴,一叫车就叫到我这里来了。我开到小区里时看到大爷坐在路边,感觉已经快不行了,儿子也70多岁了,抬不动老爷子,我下车把大爷抱上车送到了医院。”

项春哲说,这些小事“不值得一提”,“未来,我会继续把工作和公益结合在一起,做我所能做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