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天津 资讯

天生热血 津生有你

天津电视台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图片来源:天津市血液中心微信公众号

今天是第十八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为: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意在突出献血者通过拯救生命和改善他人健康状况,为保持世界脉动做出的重要贡献。

无偿献血,拯救生命。近年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血液募集模式日臻成熟。目前,天津拥有1个血液中心,1个中心血站,2个中心血库,3个储血点,11个固定献血屋,44个流动采血点。初步建成覆盖全市、运行高效的血站服务体系。

图片来源:天津市血液中心微信公众号

在街头采血工作中,医护人员还在献血车、献血屋周围,向过往市民面对面宣讲血液知识和无偿献血的政策,动员爱心人士献血。

连续十年,天津市政府每年拨付近千万元,专门用于血液核酸检测的正常运行。

目前,天津已连续四五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超过9000人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自愿无偿献血人数累计超过250万人。千人献血率12.7,超过全国11.2的平均水平。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989年,全国首个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在和平区新兴街成立,13名社区志愿者组成“义务包户服务小组”,开启了一条社区志愿服务的探索之路。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朝阳里社区,社区志愿者们见到总书记十分激动,纷纷讲述自己的“志愿故事”。习近平为社区志愿者们点赞,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栗岩奇是在场志愿者中一名无偿献血者代表。他献了31年血、近300次、6万毫升,相当于全身血量的10倍多。

我国提倡的献血年龄为18至55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在60岁那年,栗岩奇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次献血。

如今64岁的栗岩奇告诉记者,自己献血100次,不如动员100个人献血几次。 

2020年5月8日,在世界红十字日这一天,天津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成立,栗岩奇担任常务副大队长。职位听着威风,但老栗说,最初的志愿服务队,满打满算,6个人。他们帮助采血站点的医护工作者动员路人献血,对于那些顾虑重重的人来说,志愿者的亲身献血经历,就是金字招牌,就是身份认同。

从最开始的6个人,到现在的231人,想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门槛特别高。不仅得有多次献血经历,还得有时间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天津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工作时间安排

栗岩奇说,滨江道、天津站,一共3个点位,每天至少安排9个人,每人至少提供4小时志愿服务,365天日日不休……

这支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参加服务的志愿者达12600人次,服务时长54000多小时,成功招募献血者达1300多人。

栗岩奇说,最让他动容的是一位在天津打工的东北大姐,名字、年龄都不知道,只知道她的儿子患病来津,是用天津人献的血治好的病。孩子痊愈离津时,她主动献血“报答”天津人:“我儿子的命是天津人给的,今后每年我都会来献一次血”。

血库告急之后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结合当时疫情防控形势,市防控领导小组决定,自2020年1月24日零时起,启动天津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不少市民居家隔离。2月初,全国血库告急,天津也不例外。街头献血量一度骤降70%。全市每天需要300个单位的供血才能满足孕产妇、血液病人、肿瘤病人的刚性需求,然而,血库存量仅剩3655个单位,满打满算,够用到第13天上午。市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形势最严峻的时刻,全市全天采血量只有不到30个单位,仅为正常值的5%。甚至有的采血点出现过历史未有的全天零献血的记录。

“疫情期间,血液是如同口罩、药品、呼吸机等一样重要的生命保障。”市卫健委副主任刘先夺介绍。

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重来,拿什么拯救急需用血者的生命?2020年2月8日,市血液中心向全社会发出《热血同行 众心抗疫》无偿献血倡议书。

倡议书引发强烈反响。关键时刻,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献血。

肖翰就是其中一员。这位市公安交管局高速二支队综合保障大队的交警,自2007年开始,连续14年,每月都会献血小板两次,雷打不动。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这位拥有28年党龄的老党员冲锋在前,坚守在荣乌高速杨柳青收费站,负责车辆的防疫检查、保障抗疫物资运送车快速通行。

当得知血库告急时,肖翰下班后立即赶到血液中心参加献血。整个疫情期间,肖翰的献血依然是“常规操作”般的每月两次,不仅如此,他还动员身边的交警、辅警同事们,一起献血。 

从去年2月到现在,全市无偿献血募集全血32.3万单位,单采血小板6.7万治疗量,保障了临床用血紧平衡态势。

在广大党员的带动下,各企事业单位职工,纷纷响应倡议,加入献血大军,保障临床供应。不仅如此,由于康复者血浆被纳入了新冠肺炎综合治疗内容,天津还发动康复者捐献血浆。

“海河医院的医护人员帮助我恢复健康,我不仅对他们感激万分,也一直期待着能为抗击疫情做些贡献。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鼓励更多的康复患者勇敢站出来捐血浆,为救治病友,为阻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全市首位捐献血浆的新冠肺炎康复者说。

目前,全市已完成12人次恢复期血浆采集,其中3名康复者进行了两次捐献。

从去年2月到现在,全市无偿献血募集全血32.3万单位,单采血小板6.7万治疗量,保障了临床用血紧平衡态势。

今年上半年血液募集态势良好,1至5月份募集全血9.47万单位,同比增长37.21%,募集单采血小板2.1万治疗量,同比增长18.97%。

目前血液库存10000余单位,基本能够保证本市的临床医疗用血需求。

抱团互助 让“熊猫血”不再稀缺

今年4月15日,宝坻一位大姐郭春秀在体检中查出血常规不合格,经进一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随即入院化疗。检查报告上写着,郭春秀是Rh阴性O型血,也就是“熊猫血”, Rh阴性血型在汉族人中的占有率仅为千分之三。

医生着急了,白血病治疗,用血量大,而血库里这种血的储备量很少,耽搁久了,病情会进一步恶化。

紧要关头,三名稀有血型志愿者赶来,为郭春秀献血1000毫升,帮她度过了第一疗程的治疗。

原来在2018年,郭春秀曾参加过两次无偿献血,救过两个人。当时,她加入了一个天津市稀有血型互助微信群。这次轮到自己用血了,郭春秀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群里求助,没想到素不相识的人伸出了援手。

这种团体自愿无偿献血模式已在天津生根发芽。从去年2月到现在,仅天津市血液中心就招募团体无偿献血46437人次,环比增长42.6%,募集血液6.45万单位,环比增长37.3%。

目前,天津已构建以稀有血型队伍1418人、应急献血队伍9498人、志愿者队伍2327人、固定献血者队伍24009人为主体的四支重点人群无偿献血队伍,显著提高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公共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未来天津市将继续秉持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与团体无偿献血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团体自愿无偿献血,补足短板,切实保障天津市民临床用血,筑牢群众健康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