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启动防洪四级应急响应 全市各部门积极应对强降雨

津云
关注
7月11日白天到夜间本市出现大雨局部暴雨,11日07时至12日07时全市降水区平均降雨量34.8毫米,最大降雨量102.2毫米,出现在武清陈咀,最大小时降雨量47.5毫米,出现在蓟州尤古庄。市内六区平均降雨量60.9毫米(其中和平72.8毫米、南开65.7毫米、河西64.6毫米、河北55.7毫米、红桥50.9毫米、河东50.4毫米),其余各区降雨量分别为:北辰55.4毫米、西青47毫米、武清44.6毫米、静海36毫米、蓟州34.7毫米、津南32.2毫米、宝坻27.2毫米、东丽24.6毫米、宁河19.2毫米、滨海新区14.8毫米。其中市内六区、北辰区降雨达到暴雨量级。受11日晚短时强降雨影响,市区28处低洼地区和8处地道出现短时积水,已经全部排除。12日早晨市区再次发生短时强降雨,形成部分积水片,排水部门正在全力抢排。

本市关注防汛重点,提前关闭蓟州山区景区、农家院;公安、城管、消防等力量、设备预置到位,全力保障下穿涵洞、低洼地带排水;科学控制河道、水库水位,保证防洪安全同时兼顾水资源利用。各单位人员到岗到位,各单位分兵把守,加强巡堤查险、预警预报、危陋房屋排查,安全平稳度过强降雨过程。
本市启动了防洪四级应急响应,市防办工作组赴静海、西青等蓄滞洪区转移重点区域检查指导工作。组织全市加强值班值守,保持通讯、视频系统畅通,强化信息报送,要求发现险情灾情第一时间处置并报告。
同时,建立会商机制,密切京津冀联合会商,掌握上下游汛情和工作动态,做好流域联控防汛工作;开启防汛监测、视频监控系统,紧盯雨水情变化,不间断与气象、水务等部门专题会商,科学研判,提前向各区发布预警信息。
本市落实队伍物资,及时向警备区、武警、消防等部门通报汛情,驻津部队、消防队伍、企业施工队伍等第一梯队力量7500余人全天候待命,随时做好调动增援准备,物资管理单位24小时值守,做好物资调拨准备。
组织全市防汛隐患大排查,水务、住建、消防、城管、文旅、电力等部门深入排查防汛排水工程、危陋房屋、特种设备、电力设施、广告牌、山区景区等关键部位的风险隐患,及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全力避免人员伤亡和工程事故发生。

全市各部门积极迎战强降雨,水务部门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一级行洪河道橡胶坝全部落坝、拦河闸全部提启,入海河流赶潮提放、泵站全力开车,降低河道水位,为承接上游洪水预留调蓄空间。住建、公安、城管、排水、消防等部门落实“一处一预案”,人员、设备预置到位,昼夜坚守,抢排积水、疏导交通,确保市民出行安全。各区派出工作组1453个、出动17019人、设备659台套开展巡堤查险、应急排水等工作,撤离危陋房屋居民1827人;蓟州区关闭山区景区、农家院,转移山洪地质灾害威胁区域群众954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市防办将进一步密切与北京、河北两省市沟通联系,加强部门会商研判,统筹全市力量资源,继续坚守岗位,全力应对强降雨,保障本市安全平稳度过本次强降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