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天津 健康

难言之痒荨麻疹如何应对

每日新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荨麻疹是皮肤科门、急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早在18世纪人们就认识这个病了。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吴玲玲告诉记者,在中国,荨麻疹的患病率为23%,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其中少数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荨麻疹,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可持续数年。慢性荨麻疹会引发较大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通过适当的治疗,通常可以得到缓解。

荨麻疹是皮肤科门、急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早在18世纪人们就认识这个病了。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吴玲玲告诉记者,在中国,荨麻疹的患病率为23%,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其中少数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荨麻疹,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可持续数年。慢性荨麻疹会引发较大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通过适当的治疗,通常可以得到缓解。

病例解析介绍

40岁的张鹏周身瘙痒,前臂和后背起“风团”2月余,皮疹发作不定时,病因不明,持续数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但时隐时现,此起彼伏,奇痒难忍,搔抓后有明显划痕,严重时会感觉心悸、憋气、头晕。皮疹一般持续数小时后消退。曾间断服用氯雷他定片,有效,但停药后复发。发作频繁,不用药时几乎每天发作,用药期间偶尔发作,但瘙痒减轻,停药1—2天复发。病因不明确。

吴主任分析: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以及过敏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应该是一个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经过两周中药治疗结合依巴斯丁口服3个多月的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荨麻疹是皮肤反复发作的风团或伴有血管性水肿。临床分为三大类:自发性荨麻疹、诱发性荨麻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综合征。按病程长短又分为急、慢性荨麻疹。也可以按病因分类。

所有的荨麻疹一开始都是急性的,病程在6周之内。有一部分患者会演变成慢性荨麻疹,即病程超过6周,停止治疗后,每周至少发作2次以上。

荨麻疹的诊断相对容易,但寻找到明确的病因却非常困难,与食物、药物、既往过敏史、家族史、职业等有关。

引起荨麻疹的八类常见病因

1。食物:如动物蛋白(鱼、虾、蟹、肉、蛋),植物(茄子、竹笋、菠萝、芒果等),食物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等)。

2。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皮毛、尘螨、甲醛等也会引起荨麻疹。

3。感染因素:如扁桃腺炎、咽炎、胃部幽门螺杆菌、病毒、寄生虫等。

4。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疫苗、解热镇痛药等都有可能引起荨麻疹。

5。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机械刺激等。

6。精神因素内分泌改变:如焦虑、紧张,经期、更年期、妊娠等。

7。内科疾病:如肿瘤、甲亢、风湿和类风湿、红斑狼疮、口腔及消化道疾病、糖尿病等。

8。遗传因素:如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家族性冷荨麻疹、延迟性家族性局限性热荨麻疹、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等。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控制症状

对于病因明确的荨麻疹,以去除病因为根本。但如果未能找到病因,药物治疗通常能够使疾病得到控制。

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为:第一代抗组胺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多赛平等)、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以及更新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依巴斯丁、非索非那定、奥洛他定等)。由于第一代药物中枢抑制作用较大,目前第二代药物为临床一线用药。也可以加大剂量或联合应用,以增强治疗效果。另外,也还可以联合应用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邱琳荃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