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天津 市场动态

专访丨comme moi 主理人 吕燕——一条无法复制的设计师之路

商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1月6日,时尚品牌comme moi的主理人、国际超模吕燕,亮相天津海信广场COMME MOI店,以“一日店长”的身份,与现场顾客面对面交流自己的穿搭心得。当天每一位到店的客人,都可以享受到了来自国际超模亲身分享的穿搭小建议。

主持人:来聊一下您创立这个品牌的初衷跟他们是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契机吗?

吕燕:我当时在纽约巴黎已经住了10年了,我是2000年出去的,2010年左右回来的,那个时候我每一年每一个月几乎要从国外飞回来两三趟,正好也是我30岁的时候,我觉得要做一些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在这之前我已经尝试过很多其他的,回国对我来说,是讲我自己的语言,我的人际关系,我的人脉都在这,而且正好是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的时候,这是一个契机,所以我就决定回来了。当时我就在想,什么东西是可以让我又能学习到新的东西又是比较熟悉的,我觉得做服装品牌可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吧。首先作秀拍广告宣传这些东西我都比较熟悉,我也很会,但是其他的部分,比如供应链怎么去做设计,怎么去做营销销售,这个是我需要学习的,所以我觉得又可以学习,又可以做比较熟悉的,最适合我的应该就是服装了,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方向,创立了我的品牌。

  主持人:在转型过程中有没有一些让您觉得特别难忘的一些节点,一些重大的有突破的一些节点?

吕燕: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找一个节点或者时间段,对我来说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做模特转型到做服装这一路我都在学习,包括到今天我都一直在学习,每一个环节对我来说都很重要。

刚刚开始的时候,你虽然是名模,这个是你做的品牌,任何一个人做品牌经历的东西我都经历过。比如我刚做的时候,面料商根本就不理你的,今天我是吕燕,最多老板出来见你一下,跟你拍张照片,接下来做事情其实都是下面人在做,他无所谓的。比如说今天我是一个公司的业务经理,如果你就要50米,其他人是5000米,你觉得我会怎么对待?我肯定是去积极的对待5000米的订单,而不是50米的订单对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都是自己经历过每个阶段最初的时候,这个是比较痛苦的,但是当你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你有一定的量的时候,你会发现面料商他会主动上门来找你了,紧接着你又会发现,你去开店,你要去商场,商场就不理你了,因为你没有店,你像咱们海信广场也是我追过来找了好几次的。

我觉得任何一个品牌都要经历的,不是因为我吕燕的牌子就没有经历过,这一路我觉得我可能比所有做品牌的老板或者是设计师跑的工厂要多,因为自己可能不是那么熟悉,都是要学习,我算是一个自我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所以在这一路我觉得都是在学习进步,然后学到新的东西,之前可能是为了面料跑工厂,接下来就是商场,再后面你就要财务,再后面就是法务了。

每一个阶段对我来说很重大,任何一个时间我们都是一点一点走到今天的,每一个时间段都很重要,到今天别人可能觉得我做得很成功了,但对我自己来说,现在我要学习管理,因为人太多了,所以他在每个过程中都是很重要的节点。

主持人:对于服装设计师,尤其是国内的独立设计,大家更多看到的是在设计层面上我们能看到的东西,但其实在品牌运作背后还有很多大家不为人知的一些事情。

吕燕:大家都觉得很多人愿意做时尚,可能觉得时尚就是秀的那一刻,一年我们做两次秀,平均一场秀连开场到谢幕所有加起来不会超过15分钟,所以两场就是半个小时,半个小时集合了所有的精华,那是最美好大家看到最开心的一面,但是真正的,我们都说自己叫时尚民工,因为第一个你要去跑工厂,你要跑面料,你在加工的时候你要盯每一件衣服上的每一个纽扣,一个拉链出了错,你前期做的就都浪费了。我经常跟设计师说,画图那是整个设计产业链里最美好的20%,可能20%都没有,因为你要跟版师合作,面料出来成型才算完成,单独画得再好看,你只是个插画师,你不是一个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要很好的版师配合,有很好的面料,最后工艺呈现出来,这才能算是一个设计师。所以看不到的东西太多了,大家能看到都是美好的一面,其实做服装真的挺辛苦的,我们经常要加班,经常要赶工,经常也会因为一个拉链会影响到整件衣服就白费,经常有很绝望的时候。 我们也是像其他的企业一样,不管是大老板小老板,都承担了很多压力。做一个品牌,不管是多大的品牌,它承受的风险和压力都是一样的。每一个品牌都一定是从小做到大的。我们当初从50米的量做到今天可以做到2万米,也是这么多年发展起来的,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就三个姑娘,家具都是我们自己去买的,我记得第一次我做衣服送到买手店的时候,我们自己包装,我自己开车去送货,因为就在上海,那个时候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到今天这个体量,虽然这些事情我不用做了,但是可能麻烦也越来越多了。以前也没有这么多部门,现在各种部门营运、商品、线上线下、生产、产业链、财务,这个事情太多了,所以我觉得不管是不是我做,还是其他人做,做服装其实都是一样的。

主持人:想了解一下,像我们的设计其实是有很多立体结构的,一些线条直观感受是非常硬朗的,但是在观察细节的时候,在你这个设计里面也有很多女性化的元素,它其实是有一种现代一种古典的碰撞,那么我就想了解一下我们这季的设计的这一个灵感是怎么样的?

吕燕:我并没有像其他设计师那样,每次秀会有一个设计的主题,我更多是从面料开始,就像这次在巴黎和米兰,面料厂我都有去,我们连23年秋冬的面料都已经选好了。我会从面料的角度去把它选出来,然后再开始扩散,再用一个设计点穿成一条线,我觉得我更多的时候是生活的经验。比如说我去到很多地方旅游,就觉得它整个城市有一种萧瑟美,我就会从它里面的陶瓷颜色进行截取,我想用这个颜色,然后就让我的同事去打色。很多的时候我是会用这种方式来做设计,而不是说是不是有一个灵感,其实并没有。我更多的时候,会从自己穿着上面寻找灵感,我会从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的角度出发。因为现在的女性在生活中你承担的角色会有很多变化,已经不是像以前一样,女性比男性更有韧性,女性不光是要做妈妈,你也要工作,你还要照顾伴侣、孩子和老人,所以我是觉得女性在这个时候,她是有一些韧性的,这些韧性里有些是男性没有的,我觉得从我的角度上,我会更希望女性是更多元化一点的。

主持人:前不久我们的品牌作为上海时装周的开幕大秀,提到时装周的话,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首先会想到米兰、纽约等等,现在越来越多品牌来到中国办秀,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吕燕:其实四大时装周我们都去,说句心里话,上海时装周一点不比纽约时装周差,纽约时装周做的很成熟很商业化,城市已经决定了他是经济体,说句心里话,我觉得上海的时装周更有趣,上海的时装周现在是整个产业链做的最完善、最多元化的一个,只是因为这几年各方面原因,它是大有可为的。早在三年前上海时装周就邀请了所有的国外媒体、国际知名的KOL、各种专业人士前来,他从买手店一直到时装周,再到数字发布,它是整个产业链做的最完善的。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但是这个是在改变的,未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在发展,这个是一个趋势,会越做越好的。

主持人:现在留学生也在选择相关的专业,越来越多的人都把拥有自己的品牌,成为品牌主理人当成了自己的梦想,那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的设计师,您能给他们分享一些经验吗?

吕燕:首先我的这一条路是无法复制的。更多人想做设计师品牌,我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是这么想,但是我觉得设计师也要看清现实,必须得去一个大的公司里工作几年。其实设计只是其中很小的这样的一部分,你要想成功,你首先要知道经营和管理。你要知道这个产业链是什么样的,怎么去定位,商品怎么来配比,怎么选择你的客户群,怎么定价这都是很重要的,这都是要努力学习的。

首先如果你去一个大的公司可能工作个三五年,出来再创品牌,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大,会少走一些弯路。如果是从学校出来的孩子,就是有一股天真气,敢于冲,但是经常摔得很惨,所以我倒不觉得说我能分享给大家成功之道,首先我刚才也讲过的路也是不可复制的。第二个是要强强联手,可以找几个合作伙伴。像我当初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就是我选择了中国前三大的供应链。供应链很重要,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所以你要有好的团队。我很感恩我有一个很强的团队,最初我的团队也是一点点到现在,越来越壮大,他们一直跟着我,到后面你会有更加大的责任感。我也经常焦虑觉得我快做不下去了。但是这只是一个想法,第二天起来还是继续要做的,因为你要对一帮人负责。所以我是觉得年轻人应该多去学习一些经验,然后再来谈创业。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