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内一科林文华主任荣获“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

新浪天津
关注2018年8月30日至31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公布了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表彰决定,我院内一科林文华主任荣获“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

兢兢业业 精益求精
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30年,他始终坚守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面对患者,他是亲切和蔼、技术精湛的好医生;面对同事,他是平易近人、不吝赐教的好主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以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展现了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博大情怀。

出门诊时即使就诊的患者再多,他始终都会耐心地聆听每一位患者诉说病情;为了减少患者就医的舟车劳顿之苦,他总会留下患者电话,等出了检查结果后致电他们讲解病情。对于住院患者,他更是认真负责,针对疑难危重患者,制定详细的治疗及用药方案。
一天晚上,一位75岁的老大爷因心肌梗死被送到急诊科。因大面积心肌梗死出现心源性休克,更糟糕的是病人反复出现心室颤动——随时危及生命!当时老人瞳孔散大、血压为0、呼吸停止,只能靠人工呼吸机维持生命。面对这样一位濒死的患者,若实施手术,成功的几率很低。冒着毁誉的风险,林文华毅然决定为老人实施紧急手术。

在人工心脏按压的情况下送入导管室,造影显示左侧前降支血管慢性闭塞,同时右侧冠状动脉又出现了急性闭塞,两条输送血液的管道全堵了,导致心脏几乎没有了血液供应,进而发生反复室颤。他为患者的右侧冠状动脉置入了两枚支架,使这位室颤64次老人的心脏恢复了正常跳动,奇迹般地转危为安。老人安详的面容和家属激动的泪水更加坚定了林文华不惧风险挽救生命的信念。

2017年春节前,一位90岁高龄急性心肌死患者向心脏输送血液的三支主要血管均狭窄95%以上。血管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若单纯为达到冠状动脉血流通畅的目的,应该做冠脉搭桥手术,但是患者已90岁高龄,身体难以承受冠脉搭桥手术创伤。而如果做介入手术,由于血管钙化重、病变复杂,介入失败的风险极高,一旦不成功患者甚至有可能死亡,医生也将承担巨大的压力。保守治疗虽然没有手术风险,但患者将继续承受病痛的煎熬,并有猝死风险。

面对这些选择,林文华毅然决定:“我选择救人!”令医生欣慰的是,患者家属对医生十分信任,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和患者一同“闯关”。综合考虑患者年龄高、肺功能差、心功能下降等因素,林文华全面评估了手术的难点,制定了详细的介入治疗方案,春节前为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解除了其血管狭窄程度高、钙化严重的问题。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出院,年三十阖家团聚过了一个幸福美满的春节。
桃李芬芳 硕果累累
林文华十分注重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近六年来主持天津市卫计委课题2项、滨海新区卫计委课题1项,天津市科委课题1项,作为分中心负责人参与国际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2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70篇,以第一作者撰写专著三部《心脏起搏与除颤》、《冠心病心电图和冠脉影像》及《心律失常标测与消融》。

他率领的内一科开展冠状动脉旋磨术,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支架置入术,永久心脏起搏器、ICD、CRT-D置入术,复杂心律失常及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及冷冻球囊消融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他率领的团队2013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天津开发区“金牌团队”称号,2014年获得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人先锋号”及天津市“工人先锋号”称号。他个人也荣获2014年“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林文华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地履行着医生的职责并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在心血管内科治疗的路上勇攀高峰。

宣传部 诚意制作
稿件来源: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