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天地】援藏弟兄你好吗——北辰&丁青行采访札记

新浪天津
关注
中秋,月圆。
翻开采访笔记,思绪忽尔飞回了随“北辰丁青‘民族团结一家亲 乡村振兴携手行’”在西藏昌都丁青县采访的日子。
这样的团圆之日,那些对口支援西藏的干部们,奋战在雪域高原的同时,是否亦如古人般“每逢佳节倍思亲”?
从时效性来讲,时隔一周多,再落笔已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价值。然,笔记本、录音笔、相机里记下的、录下的、拍下的,一句句肺腑之言,一张张动人笑脸,都在诠释着援藏精神的内涵,演绎着天津援藏人的精彩。
在丁青县人民政府大院里,见到李宜华医生时,他是一瘸一拐地赶来参加座谈的。我问,脚怎么了?他答,没事,手术时间有点长,脚站麻了,不小心被担架车绊倒了,扭了。接下来,这位8月30日刚到丁青就马上投入繁忙的手术、一边自己克服高原反应一边抢救病人的第11批援藏医生,给我们讲了他刚刚经历过的一场抢救——一名新生儿,宫内窒息,生出来时只有缓慢的心跳,没有呼吸,经过新生儿科和产科的紧急抢救,通过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仅仅用了半小时就将新生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经过一批批天津援藏医疗队的努力,“现在丁青县人民医院已经有了完整的新生儿救助系统和设备,对于新生儿病情的恢复和及时治疗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目前丁青当地新生儿疾病的治愈率已经达到了95%左右,比以前足足提升了30%!”说到此处,我们从李宜华医生的脸上,看到的分明是——坚定。
在北辰区政府代表团慰问援藏干部的座谈会上,一名声音洪亮、言谈幽默的90后小伙子让座谈会气氛达到了高潮。小伙儿叫刘闯,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年从山东闯到了天津,闯到了北辰,现在又作为专技干部闯到了西藏,闯到了丁青。为了援藏,刘闯原计划今年5月的婚期,被推迟到了明年。每天,只能早早起来通过视频连线指导未婚妻进行考前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未婚妻也顺利的考取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她许诺,好好干,然后也向组织争取来援藏工作。”座谈结束时,刘闯还不忘秀了一把恩爱,而我们在他的脸上,看到的分明是——憧憬。
李宜华医生说,高原病主要是由缺氧引起的,很多人,在初上高原时,缺氧成了挥不去的梦魇。来自北辰区住建局的曹轶,初上高原,头痛、胸闷、失眠接踵而至,然而,还没等到克服和适应,一星期之内,他就已经随着县住建局的同事陪同规划院专家考察了丁青县觉恩乡、色扎乡和尺牍镇。
从协麦村夜间照明路灯项目、色康村温泉项目,到丁青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项目,曹轶跟着丁青工作组组长严俊深入基层,进入田间地头,进入村两委,进入异地搬迁户家里,对不了解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在丁青近半年的工作,我真切地感受到,来援藏,来支援西藏建设,来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是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事情。这些刚刚脱贫的村民的生活还不富裕,我们有责任继续帮扶他们,以产业促进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宽他们致富之路。”在曹轶说下这些话的时候,我们在他身上分明看到了——责任。
在丁青县实验小学的远程教学教室,采访团与远在天津的北辰区实验小学视频连线。第九批援藏干部、曾任职丁青县财政局副局长的杨雨奎,今年获得了天津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他在丁青时,迅速融入,勇挑重担,以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作风,为丁青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当地财政工作的上档升位做出了成绩。
援藏期间,老杨主动承担起工作组内的后勤工作,平时注意组内成员的思想动态,协助组长及时解决组员在思想上波动、生活上的困难。完成了个人对结对帮扶户的季度帮扶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援藏期间为帮扶户、困难户等捐款捐物共计4000元。老杨说,“我是把丁青作为第二故乡和建功立业的主战场的,当‘主人’不当‘客人’,当‘干将’不当‘看客’。”在他的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奉献。
丁青县津鹏冷链物流园区,“津鹏模式”的创始人、津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士博,与丁青县商务局局长四郎尼扎一起举起了叫做“卓卓康巴”的青稞原浆精酿啤酒轻轻摇晃,随着“呯”的一声,浓浓的青稞发酵香味随着泡沫瞬间涌了出来。四郎尼扎说:“这是我们用当地很有名的小蓝青稞精酿而成的啤酒,无论从口感还是营养等方面都会给人不一样的惊喜。”贾士博说:“这也算我们在传统农业外的一种新的尝试。”此时,我们分明看到了——创新。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北辰区对丁青县的帮扶除了“津鹏模式”这样的“活水”之外,对于文化产业、文旅事业也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在丁青县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区和壮丽的布托湖畔,丁青县文化局局长泽旺索郎和旅游局副局长刘剑分别为我们展望了丁青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规划和决心。正如打算在“津鹏”二期基础上大展拳脚打造317国道房车营地的鼎农科技公司总经理王春国所说,他从遥远的北辰来到西藏,发展农业,发展文旅事业,为的就是一个词——情怀。
产业帮扶是北辰区援藏工作的重头戏,“在‘津鹏模式’的带动下,依托丁青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机遇,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以天津北辰区对口支援西藏丁青县的优势力量为契机,继续扩大津鹏农业生态产业园规模,稳步有序实施冷链库、物流中心、仓储中心等产业项目,逐步构建起以科技研发、优质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高端物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丁青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更大飞跃,为丁青县产业发展注入‘活水’。”我们通过丁青县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严俊的这番话,分明看到了——信心。
华北集团出资400万元援建的丁青县学前教育中心内,孩子们在开心地学着,画着,跑着,跳着,唱着……德吉措拉老师说:“我在这里工作六年了,感谢天津北辰区,感谢华北集团为我们援建这所幼儿园,现在我们当地群众都非常积极的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学习。”在由天津北辰区委统战部统筹社会力量,捐助投资116.3万元援建而成的觉恩乡市政广场,村民边巴普赤告诉我们,“这个广场的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提升了乡容乡貌,也提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神。有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丁青的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这番话里,我们分明看到了——团结。
采访到了最后一站,昌都市革命历史博物馆。作为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在解放和革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昌都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重大的革命斗争,留下了无数革命者、建设者的足迹,是西藏真正的“红色之源”和“革命老区”。在将军楼前,昌都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天津援藏前方指挥部领队杨灏说:“援藏工作,是人生难得的一次体验;援藏工作,是津藏兄弟情谊的延续。我们发扬‘缺氧不缺精神’的风格和‘援藏精神’,在雪域高原展现了我们天津干部的良好作风,书写了澜沧江畔的海河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按照天津市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们在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倾注力量,做好昌都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番话,展现了天津援藏干部的核心品质——担当。
最美的月亮,在家的方向。
作为“北辰丁青”采访团的一员,深感不虚此行。在这月圆之夜,在家乡,遥祝远在第二故乡昌都的援藏干部们,中秋快乐!
来源:中国小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