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天津 资讯

【津云镜头】点绿成津!生态屏障让京津冀实现绿色深呼吸

津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津云新闻讯:9月的天津,金风徐来,轻拂着海河两岸郁郁葱葱的绿色生态屏障。沿着古色古香的眺望台登高远望,目之所及,绿树浓荫,花团锦簇。湖光粼粼之下,鸟掠芳渚、鱼翔浅底,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在津城与滨城之间建设一道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这是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件关乎绿色生态、百姓幸福福祉、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这道绿色屏障对于维护全市、乃至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安全稳定,沟通本市南北湿地系统,避免城市连绵蔓延,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生态屏障南北绵延50公里,跨越多个行政区,划分三级进行管控。按照天津市规划资源局近日发布的《天津市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专项规划(2018-2035 年)》,生态屏障将规划形成“一轴、两廊、两带、三区、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到2035年实现一级管控区林地面积20.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

以路为引、以林为主、以田为辅、以水相衬。生态环境的发展在这里与城市发展肌理融为一体。经过三年的建设,绿屏呈现出了良好的生态效果。津南区内多个片区初步建成屏障区规模最大的生态林区;海河教育园绿廊、官港森林公园、东丽湖等区域经过提升完善,呈现了大水、大林、大绿的特色生态景观;西青区王稳庄西南部等区域林田相依,田水相映。如今的海河两岸,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绿意。近年来,随着天津城市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逐渐形成了沿“武清新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一线的城市热岛链。特别是津滨“超大热岛”现象日趋明显,而与之相伴随的是津滨“超大干岛”。在近期召开的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效果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自建设以来,绿色生态屏障与北大港水库、七里海湿地相连所形成的贯穿南北的“生态带”,让中心城区东南部降温0.2—0.4摄氏度,增湿2%左右。“超大热岛”“超大干岛”被这道绿屏“拦腰隔断”,并形成丰富的空中云水资源,城市“热岛效应”持续改善。

绿色生态屏障还是天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笔。据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73万亩(含部分水面)。这些林地每年可产生15万亩至20万亩的森林碳汇,同时还储备了湿地、草地、耕地、水域等碳汇能力。当整个生态屏障建设完毕,将是一个巨大的绿色碳汇宝库,为我国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贡献天津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天津市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专项规划(2018-2035 年)》为建设划定了期限。

往近处看,规划要求到2021年,屏障区内蓝绿空间占比要达到65%,一级管控区基本完成,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20%,二、三级管控区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生态屏障雏形基本形成。对于这一目标,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现场指挥部负责人范树合介绍,目前,围绕拆迁修复、造林绿化、路网建设、水系连通等十大重点工程、190项子工程,已经完成了150多项。到今年6月底,一级管控区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3.9%。预计到今年年底,绿色生态屏障区能够完成近期建设目标。

往远处看,到2035年,屏障区蓝绿空间占比应达到70%;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地表水主要指标达到IV类,局部达到Ⅲ类;生态和农业用水达到3.1亿吨/年;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一轴、两廊、两带、三区、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将正式形成。

届时,一座充满活力、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将屹立于渤海之滨,手捧绿意,春风十里,笑迎五湖四海宾客。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