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天津 资讯

【“十项行动”调研行之九】天津,“民生账本”上写满幸福

津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老话儿说,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现如今,追求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咱天津人的日子里可不仅仅装着衣食住行,还装着奋斗的青春、幸福的晚年、丰盛的精神食粮……

武清小伙儿直播带货 传统绢花一年卖出700万元

“过年咱在家摆上一束石榴,红红火火,多福多寿。6枝石榴包邮到家啦……”春节前夕,武清区青年创业者付圣伟的带货直播间里特别热闹,其主打年宵花产品“福筒”卖得尤其地好。寓意吉祥的年宵花不仅受到了京津冀地区消费者的欢迎,还吸引了远在广西、江西等地区的网友咨询订购。

直播间隙,付圣伟一边抓紧理货一边告诉记者,临近春节,他的年宵花产品销量暴增,每天可以卖出百余份,线上直播平台每日营业额可以达到6000多元。工厂里的工人连轴转忙着打包发货。他和爱人两个人则紧盯直播平台,抓紧在年前销售高峰期把产品卖个好价钱。

武清区曹子里是远近闻名的“绢花之乡”,其手工绢花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名“90后”创业者,付圣伟总在琢磨如何让这小小的传统绢花走向更大的市场。

“曹子里人祖祖辈辈都做手工绢花。我父亲那一辈人开了绢花工厂,当时纯粹靠双腿跑市场、跑客商,在口口相传的商机中寻找销路。时代在发展,现在电商经济越来越火,我就想,不能永远按照老路子去做市场,一定要把销售渠道搬到线上来。”付圣伟大学毕业后和妻子一起开起了网店。得益于天津市创新创业完整的扶植体系政策,享受到本市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的小两口,正式开启了直播带货的创业之旅。

在武清区青创新媒体产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付圣伟他们可以免费使用基地的共享直播间。同时,还有由当地大型绢花商和直播技术“大拿”组成的专业导师团“陪跑”,对青年创业者开展培训,有问题随时进行指导。

在基地的“孵化”下,付圣伟的生意越来越好,去年年初,他又新招聘了一批年轻人扩充人手,因为可以享受社保补贴,公司用人成本减轻了。“刚创业时赚的钱只够我们两人吃饭,如果没有天津的这些政策福利,我们根本雇不起人。”

如今,付圣伟通过线上跨境平台、社交软件等将曹子里绢花销往俄罗斯、东南亚、欧美等众多海外市场。近百家绢花商通过他直播带货,拓展销路。2022年,他的公司销售额突破700万元。

奋斗从此启航 天津为36万“新职场人”加油

为奋斗的人生搭建舞台,天津在支持就业创业工作上从来都是真金白银的“大手笔”。2022年,天津市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聚焦“稳岗位”“保重点”“提技能”“优服务”四个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05万人。

为了稳住企业这个就业最大的“容纳器”,让更多百姓端稳“饭碗”,天津市制定出台“稳就业14条”,打出“降”“缓”“返”“补”助企纾困“组合拳”,鼓励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其中,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全市所有参保企业减少支出15.15亿元;缓缴三项社保费14.59亿元,惠及企业2959户;返还失业保险费14.93亿元,惠及企业13.72万户;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9605.4万元,惠及企业1.38万户,涉及毕业生等青年群体6.4万名。

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本市深入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工程,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方面出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支持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就业群体开展定向就业培训;同时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举办第三届“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带动广大劳动者参与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提升职业技能“含金量”。

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本市还将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加强创业服务和政策支持,再新认定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全年组织创业培训3万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以上。通过加大对优秀创业项目资助,让更多像付圣伟一样的年轻人,乘着天津双创东风“逆风起飞”,让更多年轻人相信,脚踏实地,勤劳致富,只要肯拼搏,在天津就能有出路!

养老不出社区 “15分钟服务圈”圈出幸福夕阳红

“上菜喽!”

傍晚五点钟,河西区越秀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食堂里香气四溢,等候打饭的老人们纷纷取出饭盒,将热气腾腾的饭菜打包回家。79岁的李明吉小心翼翼地将两份包好的生饺子装进帆布袋:“一荤一素,回家拿锅一煮就得,倍儿方便。”

买完饭,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家住惠州里,距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很近。这里不仅有食堂可以买到味美实惠的饭菜,还有老年兴趣小组可以参加,还能做理疗保健、理发……所以,自己几乎天天“泡”在中心里。和邻居们下棋唱歌,和社区的“小管家”聊聊天,每天的日子过得乐乐呵呵,特别舒心。

作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之一,近年来,河西区不断提升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等各项为老服务水平,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升级版。像越秀路街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河西区已经布局了45个,全年可服务102万人次。

打造一座“老年友好”的城区具体需要做些什么?河西区的经验是:“从细节做起”。

以老年人步行的速度来讲,15分钟大约可以走700米的距离。以这700米为半径,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圆心,河西区一直着力深化街区、社区、楼门、居所等各类适老设施改造和适老元素融入,在老人家中探索实施了家庭适老化改造,在社区楼内推动“福一把”楼梯扶手和“楼道爱心休息座椅”全覆盖,在街区内增设了慢行步道和休息、健身等设施,逐步实现老年人“在中心活动丰富,在街区休闲舒适,在楼内出入方便,在家中智慧便捷”的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为老服务场景。

同时,该区还持续推动专业护理服务、医疗服务向家庭延伸,推动基层党建与居家养老服务融合联动,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圈内的便利性、吸引力、人情味、烟火气,真正形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让文物活起来 文化文艺游火热出圈

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津城好不热闹,而不少市民选择了“文化过年”,文化文艺游火热出圈。天津市文博场馆、艺术院团精心筹备了一系列精品展览和精彩演出。天津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自然博物馆举办了“再现高峰——馆藏宋元时期文物精品特展”“虚实之间·发现长城”“新年特别活动——年味寻踪记”等展览,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新春文化盛宴。

“眼前的这件宋元时期的瓷器,我以前从来没见过,真的太美了。观赏‘文物’是一种与历史对话的方式,我很喜欢。”文物爱好者周申激动地对记者说。在天津博物馆,“再现高峰——馆藏宋元时期文物精品特展”精选宋元时期瓷器、玉器、铜器、书画、玺印、文房等各类文物逾百件,一、二级品等珍贵文物超半数,展览中70%的文物为首次展出。

而作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范宽《雪景寒林图》真迹时隔五年再次展出,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爱好者。“《雪景寒林图》绝对是国宝级的文物,展出的次数屈指可数,我们这次特意过来一睹‘真容’,比在网上看时震撼得多。”来自北京的游客蒋先生告诉记者。

本次展览除常规展示方式以外,还设置了“一画一世界”宋画沉浸艺术展和“明池夺标”互动游戏体验区。“一画一世界”宋画沉浸艺术展根据宋元书画艺术“再现高峰”的特点,选取了《雪景寒林图》《山寺群峰图》《青山红杏图》等精品画作,采取分层渲染的方式,构建了一个沉浸式宋画艺术展区,以三面投影的方式,可让观众跟随画面镜头,步入宋画的艺术世界,沉浸式欣赏中国优秀的书画艺术。而“明池夺标”互动游戏体验区选取北宋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册》,设计了“明池夺标”互动游戏,观众可以通过手机联动大屏幕,控制游戏内船只的速度,重现龙舟竞赛的场面,在游戏中体验到张择端界画的精美。

“这几次的天博之旅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希望咱大天津越做越好。”市民王女士说。

天津博物馆党委书记于健表示,2023年是天津博物馆建馆105周年,策划推出“雕刻工艺展”“京津画派作品展”“清代后期绘画特展”等原创展览,同时,将以原创+数字展览为切入点,以数字化为手段全新阐释文物价值,打造强调互动性、趣味性和数字技术创新的展览,“通过数字化科技与跨界融合等创新方式,实现兼具虚拟与现实相关联,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活化,让历史文物通过艺术作品触手可及,带来新的文化体验,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

高品质演出 文化惠民

春节期间(1月21日至2月5日),津城话剧亲子剧、戏曲曲艺、音乐歌舞等423场各类文艺演出相继上演。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张派名剧《西厢记》、天津交响乐团交响音乐会《蓝色多瑙河》、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雷雨》等汇集京剧、评剧、交响乐、话剧、儿童剧、鼓曲、相声等演出在天津市各大小剧场轮番上演。

家住河西区的白女士最期待的就是经典话剧《雷雨》了,“曹禺先生经典名作《雷雨》是天津人艺的‘看家戏’,之前演出时好几次都没抢到票,这次总算是看上了,但还没看过瘾,希望演出的次数再多一些。”据了解,天津人艺排演此剧已有60余年历史。

重装开业的曹禺剧院也格外热闹,既有由猎音社带来的“烛光里的世界经典”音乐会,也有天津儿艺带来的布袋木偶戏,天津人艺广受好评的话剧《江小东和刘小文》以及全新创排、串联曹禺经典三部曲的作品《灵魂的救赎》都相继上演。同时,中华曲苑、谦祥益文苑、名流茶馆、天实景等大小相声茶馆也演出不断,还有多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脱口秀分别在津湾大剧院小剧场、西岸春秋艺术厅上演。

北方演艺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楷夫告诉津云新闻记者,2023年,高品质演出云集将成为常态,“2023年我们将重点推出话剧《俗世奇人》《爱国三问》、儿童剧《哪吒》、评剧《杨柳青传奇》《金断雷》、河北梆子《我们村的年轻人之老戏台》、杂技魔术滑稽剧《美好时代》等新作品,充分发挥艺术引领的作用,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高品质舞台作品,引导、提高市民的艺术鉴赏能力,充盈人民的精神文化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春节期间的四百余场演出均可使用天津文惠卡购票,除了政府观剧补贴外,购票还可享受相应的折扣。“文惠卡发行8年来,已组织了文化惠民演出27000余场,惠民700万人次。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加大文惠卡发行量,让更多市民通过文惠卡享受高水平、低票价的惠民演出。”王楷夫介绍。

文化消费新玩法 沉浸式演出大有可为

“实景体验太爽了,换装之后穿越到1928年,场景非常精美好看,演员表演非常入戏,接梗很快,晚上的灯光好美啊!”即使已经过去了快半年的时间,“剧本杀”爱好者小刘说起来去玩沉浸式演出《北洋歇洛克》时,仍然激动不已。同去的小赵也有同样的感受,“这是我第一次去玩这种大型沉浸式剧场,体验感超棒,沉浸感十足。每个演员都是演技派,虽然第一次玩但很快就能进入状态,有很好的互动感。有机会要去二刷、三刷。”

王楷夫说,2022年在范竹斋故居推出的沉浸式演出《北洋歇洛克》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追捧,“在大众点评上一度评分达到4.9分,四五百块的演出票,很多年轻人刷了很多次,最多的刷了二十多次。充分说明这种新形式的演出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也为如何更好地利用开发天津的小洋楼资源探索出了新道路。”

文化消费的新玩法,沉浸式演出大有可为。王楷夫介绍,目前正在联合各区打造一系列沉浸式演出项目,“在曹禺故居、庄王府、范竹斋故居、张园、张学良故居将陆续打造推出一批沉浸式演出,为市民游客提供可沉浸、可触摸、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新体验,引领城市文旅新潮向,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其中,曹禺系列文旅演出项目,将结合曹禺先生自身的文化属性,尝试在曹禺剧院内呈现经典舞台剧的沉浸式改编《曹禺和他的剧中人》。不仅在曹禺故居,还将在觉悟社、梁启超故居、李叔同故居等意风区多个名人故居的沉浸式演出,努力打造意风区文化旅游高地。此外,还将在和平区张园推出沉浸式演出《保密局的枪声1948》,在张学良故居推出沉浸式实景剧《少帅传奇》。

同时,未来五年,津城将探索演艺新空间,把演出与吃、购、玩融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在上海已经做了好几年,深受年轻人喜欢,另外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长沙的文和友也都做得非常有名,游客如织。”王楷夫说,目前,已在西青区印象城探索打造了一个小型的演艺新空间叫《老码头·戏里戏外》,即将开业;在静海区光合谷,将打造《“偶”遇戏剧亲子互动戏剧艺术节项目》,融合各类沉浸式戏剧、大型木偶剧、路演、电音节、市集、马戏、灯光秀、戏剧营地等,用演艺资源为旅游景区赋能。

“同时,我们也计划在市中心找到合适地点,打造民国风的大型演艺新空间项目,目前还在选址,将打造主题商业空间,以沉浸式实景音乐会+IP周边制作贩售+场景打卡+展演结合作为主要运营模式,打造我市演艺新空间运营的新标杆。”王楷夫介绍。

近年来,在文化为城市赋能的时代趋势下,津城文化供给稳步提质增效。多维度文化要素百花齐放、各种类型场景内容推陈出新,不同年龄、爱好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正不断增强,在家门口就可以邂逅历史与远方。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的大事小情汇聚在一起,都浓缩进了一个个数字里,讲述进一个个故事里,融入到一篇篇民生账本里,最终变成了这座城,成为这座城里最鲜活的生命力、获得感和幸福感。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