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天津 资讯

匠心记 | 杨柳青年画:丹青木刻绘新年

新华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杨柳青木版年画

兴于明、盛于清

至今已传承400多年

它以刻工精美、绘制细腻

人物生动、色彩典雅而闻名

于2006年被列入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收藏的年画(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天津杨柳青画社

于1958年成立

以保护和发扬

这一民间艺术为使命

2014年

大学刚毕业的郗旺一进入画社工作

便全身心地扑在了刻版制作上

“90后”的他也是

画社年龄最小的传承人

在天津杨柳青画社版库,这是郗旺手拿老版的肖像(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天津人

他从小就对

杨柳青木版年画

有特殊的情怀

在天津杨柳青画社,郗旺在一幅“连年有余”年画前驻足(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郗旺说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贴

胖胖的娃娃

喜庆的色彩

那时候

我就对年画产生了兴趣”

这是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收藏的年画(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杨柳青木版年画有

“勾、刻、印、绘、裱”

五大传统工序

郗旺作为刻版师承上启下

尤为关键

他的师父王文达

是杨柳青木版年画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郗旺(左二)和师父王文达(左一)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的“莲年有余”雕像前驻足观看(1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郗旺(左)和师父王文达在观看墙上的年画(1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郗旺说

“师父常教导我

心定了坐住了

手才能稳才能准”

郗旺在天津杨柳青画社的工作室刻版(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刻版要求以刀带笔

在木版上刻出带有美感的线条

这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掌握

现如今

从事了这个行业快十年的郗旺

感悟到年画是时间的艺术

刻版就是需要不断的重复

直至形成肌肉记忆

在天津市津南区王文达的家中,这是正在刻制的木版一角(1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今年

他还复刻了六套

明清时期的老版

用一颗匠心来守护传承

这项国家级非遗

郗旺在天津杨柳青画社版库内寻找老版(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在天津杨柳青画社,郗旺拿起一块年画老版思考(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作为年轻人

郗旺认为

年画不一定画在纸上

可以提取其中的元素

制成年轻人喜欢的

文化创意产品

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喜欢这门传统艺术

在天津杨柳青画社,郗旺(右一)和同事交流年画文创产品(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在天津杨柳青画社,郗旺在试穿同事设计的文创短袖(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他和天津杨柳青画社的同事一起

开发了带有年画元素的

T恤、钥匙扣、红包等等

展现了新时代年轻人

对于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创新

在天津杨柳青画社,郗旺与同事在一起交谈(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在天津杨柳青画社,郗旺手拿印有年画元素的短袖查看(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这是12月26日在天津杨柳青画社拍摄的郗旺。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