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天津 资讯

中国抗癌协会第十届国际肿瘤精准医学大会在津举办,擘画全球抗癌新蓝图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疫苗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承办,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协办的第十届国际肿瘤精准医学大会成功举办。2016年,郝希山院士与Raju Kucherlapati院士作为共同主席,在天津举办首届国际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历经十年,第十届国际肿瘤精准医学大会再次回到天津。十年,10月,全球肿瘤领域顶尖学者、临床专家与产业领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肿瘤精准治疗的最新动态与未来方向,会议内容涵盖精准医学基础与转化医学的多个领域。

开幕式精彩纷呈,激发学术讨论与合作

大会于18日上午正式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郝希山(大会主席(中方)),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Raju Kucherlapati(大会主席(美方)),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王瑛,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党委书记刘建国,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继辉,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处处长刘洪亮,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付斌等领导现场或线上致辞,对全球同道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开幕式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党委副书记曹晓慧主持。

郝希山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站在十周年的里程碑上,本届大会将一如既往地汇聚全球智慧,聚焦前沿研究与转化,以“精准”破局,推动全球肿瘤精准医学的高质量发展,共同为没有肿瘤困扰的未来而努力。

Raju Kucherlapati院士在线上致辞中表示,大会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加强精准医学与AI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是推动全球肿瘤精准医学迈向未来的关键路径。

王瑛副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抗癌协会致力于搭建国际化平台推动肿瘤精准医学发展,期待通过本届大会促进中国经验与全球智慧的深度融合,共创肿瘤防治新成果。

刘建国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在实体瘤个体化新抗原疫苗等精准诊疗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为全球肿瘤精准防控贡献中国智慧与天肿方案。

郝继辉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正积极拥抱精准医学变革,并期待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与全球同道深化合作,共同为提升肿瘤防治水平贡献力量。

刘洪亮处长在致辞中表示,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持续加大对肿瘤精准医疗的支持力度,积极构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以更好地守护人民健康。

付斌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天津港保税区将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全力支持以基因与细胞治疗为代表的肿瘤精准医学发展,与各界专家携手共创未来。

学术报告掀起热潮,精英荟萃共探前沿

大会安排了多场学术报告,涵盖了从基础科学到临床实践的完整链条,再次展现全球顶尖智慧。大会首日,郝希山院士揭开了会议的序幕,带来了《复苏免疫 根除癌症》的主题演讲,勾勒出精准医学时代下肿瘤免疫治疗的多元化未来。

随后,Raju Kucherlapati院士在线上发表了《人工智能对癌症精准医学的影响》的精彩演讲,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在癌症精准医疗中的革命性作用。

其他重磅发言者包括: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弗雷德·哈金森癌症中心的Eric Holland教授展示了《RNA测序交互式癌症数据图谱》的构建与应用。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Otis Brawley教授对《21世纪的癌症控制》策略进行了宏观剖析。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Jennifer R。 Grandis教授分享了关于《NSAIDs在PI3K异常头颈癌中潜在应用》的全新发现,为老药新用提供了令人振奋的方向。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首席科学家孟祥飞教授介绍《AI驱动的医疗与药物研发创新》。

下午的会议同样精彩纷呈,议题多元和深入。会议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津浦教授以《多基因到多模态的演进提升肿瘤NGS检测效能》开场,探讨了多种基因检测方法如何提高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水平。接下来,北京医院的马洁教授和辽宁省肿瘤医院的张忠国教授等多位专家,围绕肿瘤精准医学的前沿话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分享了各自研究中的新发现,激发了与会者的深入讨论和思考。最后,来自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的李晓玲教授报告了《个体化新抗原癌症疫苗:从实验室到临床的精准医疗实践》,详细介绍了个体化新抗原癌症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转化过程,展示了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随后的专题讨论《难治易复发实体瘤精准治疗的临床落地:现状、瓶颈与改进策略》,由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肺部肿瘤科尤健主任主持,参与的专家包括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胃结直肠肿瘤科赵鹏主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甲乳外科盛湲主任、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放疗一科陈忠杰主任和昆明市延安医院中心实验室李琳副研究员,专家们针对临床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如何有效突破现有瓶颈、改善治疗效果交换了意见,促发了广泛的学术讨论。专家们直面临床挑战,共商破局之道。

多元讨论,拓展前沿视野

第二天会议继续聚焦学术前沿,围绕肿瘤精准治疗展开,吸引了众多专家参与。首先由匡铭教授分享其《肝细胞癌的精准治疗:外科视角》,探讨了外科在治疗中的重要角色,随后介绍了免疫细胞治疗的最新进展。闫凤英教授强调了细胞疗法的潜在价值,潘利强教授则讨论了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创新应用,引发与会者深入交流。李祥春教授的演讲《解码肝癌奥秘:深度学习助力早期检测与定位》展示了人工智能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此外,胡宇轩教授和曾泽贤教授分别分享了细胞交互智能解析和空间多组学的前沿研究。

随后的圆桌讨论《肿瘤精准医学的十年回顾与2035路线图》,邀请了医疗、科研、政策、管理及企业领域的四位行业翘楚,共同探讨精准医学的关键问题。郝希山院士强调科技创新对精准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天津港保税区科技局马力局长讨论了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生态建设和政策支持的关键作用。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陈璐副院长分享了推进精准医学新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以确保临床实践的有效性。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教授则探讨了精准医学在临床研究与细胞治疗中的转化路径。与会者一致强调科技创新、患者价值和社会信任在精准医学落地中的重要性,并呼吁各方合作,确保科研成果迅速、安全地转化为临床应用,造福更多患者。

年度培训班成效显著,肿瘤疫苗专业委员会年会成功召开

大会的学术盛宴于10月17日下午拉开序幕。会前会和培训班设置了多个专题研讨环节,紧密围绕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与会专家就时空组学、AI赋能的新药研发、新生抗原发现、类器官模型以及基因与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在肿瘤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推动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在临床实践的转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晚,第二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疫苗专业委员会年会成功召开,专委会代理主任委员李晓玲教授作了工作报告及工作规划,并增补了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专委会名誉主委郝希山院士对第一届委员的开拓进取给予肯定,并祝贺新当选的常务委员,期望委员会聚焦创新、强化整合,引领发展,为推动我国肿瘤疫苗抗癌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会圆满落幕,精准医学启新航

本次大会的优秀摘要颁奖典礼及闭幕式由陈璐副院长主持。

经大会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5篇优秀论文摘要。这些优秀研究成果展现了青年学者在肿瘤精准医学领域的创新活力,为推动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在大会闭幕式上,郝希山院士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本次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强调,站在十年的新起点,中国抗癌事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与临床导向,将大会的智慧结晶转化为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

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肿瘤精准医学领域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通过全球协作与学科交叉,持续为人类对抗癌症这一共同挑战注入信心与希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