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天津 资讯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举行2025年第四次新闻发布会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5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举行2025年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助力天津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关情况和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宁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办公室四级调研员(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2025年第四次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将重点介绍金融助力天津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关情况,同时对2025年前三季度天津市金融统计数据进行发布。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李建伟先生,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刘冬女士,支付结算处副处长刘武先生,国际收支处副处长马金辉先生。同时,我们也邀请到了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史毅先生。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中央以及地方主流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李建伟先生发布前三季度天津市金融统计数据。

李建伟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 

2025年前三季度天津市金融统计数据

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天津市主要金融指标保持稳定增长,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

一、存款保持稳定增长

9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5.00万亿元,同比增长7.2 %,增速较上月末提高0.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3 个百分点,余额较年初增加2652.82亿元,同比多增526.94亿元。存款结构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住户存款平稳增长。9月末,全市住户存款余额2.5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17.44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各项存款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

二是非金融企业存款较快增长。9月末,全市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6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53.76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各项存款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

三是机关团体存款稳步增加。9月末,全市机关团体存款余额4137.88亿元,比年初增加94.48亿元,同比增长2.0%。

二、贷款结构持续优化

9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4.82万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余额较年初增加1971.41亿元。贷款结构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企(事)业单位贷款同比多增。9月末,全市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3.67万亿元,同比增长4.0%,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2122.52亿元。

二是主要行业贷款快速增长。9月末,全市工业贷款同比增长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贷款同比增长14.2%,建筑业贷款同比增长13.0%,住宿和餐饮业贷款同比增长60.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41.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41.5%,教育业贷款同比增长22.5%。

三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贷款投放持续加力。金融对“五篇大文章”的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其中8月末科技贷款同比增长9.2%,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23.5%,数字产业贷款同比增长28.0%。9月末,绿色贷款比年初增长19.0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9.7%,农林牧渔业贷款同比增长12.0%,均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三、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

1-9月,全市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4367.52亿元,同比多1111.15亿元,为历史同期新高。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是社会融资规模主要支撑项。1-9月,实体经济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增加2453.60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56.2%。

二是企业和政府直接融资多增。1-9月,全市企业债券净融资累计增加202.23亿元,同比多增763.94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4.6%;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累计增加1421.15亿元,同比多增673.45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32.5%。

三是表外融资中信托贷款多增。1-9月,全市信托贷款累计增加592.34亿元,同比多增288.64亿元,为表外融资的主要支撑项。

主持人:谢谢李建伟先生的介绍。下面请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支付结算处副处长刘武先生介绍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破解支付难题,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关情况。

刘武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支付结算处副处长

秉持精准施策  破解支付难题

助力天津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今年以来,天津市分行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人民银行总行的安排部署,紧扣外籍人员需求,聚焦“能用、好用、愿用”目标,以深化支付场景建设、丰富支付服务供给为切入点,全力破解外籍人员“支付不便难题”,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拓展受理场景,破解“刷卡不通”难题。为满足外籍人员刷卡支付需求,我分行指导辖内机构开展外卡受理环境建设工作。累计拓展重点商户5334家,实现河西万象城、和平恒隆等核心商圈,全市三星级以上酒店、A级景区及国家一级博物馆外卡受理全覆盖。年内新增69个地铁站点支持外卡购票,累计80个地铁车站可受理外卡,覆盖主要旅游景点和重点商圈,外籍人员“持卡难刷”问题显著缓解。

二、优化产品功能,破解“扫码不便”痛点。持续优化“外卡内绑”流程,新增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尼等地钱包“外包内用”服务。境外电子钱包“朋友圈”扩至14个国家和地区的47个产品,外籍人员可享与国人同样的移动支付体验。我市法人机构易生支付首批接入全国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助推辖内移动支付加速发展。1-9月,全市外籍人员移动支付业务量达176.38万笔、金额2.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74%,扫码支付便捷性大幅提升。

三、强化现金保障,破解“兑换不畅”瓶颈。构建“ATM取现+网点兑换+代兑机构”多元供给体系,满足外籍人员兑换现金需求。截至9月末,全市4690台ATM支持外卡取现,1578家银行网点提供外币兑换服务,设立外币代兑机构69家。在天津机场、邮轮母港等“首达地”设立支付服务示范区,集成23种货币兑换、外卡取现等“一站式”服务。

四、创新服务模式,破解“找服务难”困局。持续优化中英双语“支付便利化设施一码查”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触达效率。外籍人员扫码即可实时查询全市货币兑换网点、外卡取现ATM、重点商户、离境退税商店等信息。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查询超1.87万人次,有效解决服务信息不对称问题。

五、加强宣传引导,破解“不敢用”顾虑。融合天津地域元素,设计制作中英双语的《外籍来津人员支付服务指引》。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投放,在重点酒店、商圈、机场等地精准布放,让外籍人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打消其顾虑,引导其使用境内支付服务,同时传递天津开放友好的城市形象。

下一步,我分行将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开展“游天津 随心付”涉外支付服务环境提升工作。重点做好外卡受理网络提质扩面、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落地、“刷掌支付”“旅行通卡”等创新产品在津应用等工作,确保实现“两千”“一百”工作目标,即2027年底前,再新增外卡受理POS机具1000台,新增或改造可外卡取现ATM机1000台;2027年外籍来津人员移动支付业务量较同期提升100%。

主持人:谢谢刘武先生的介绍。下面请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长史毅先生介绍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的有关情况。

史毅

■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持续提升支付便利化

金融助力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围绕会议主题,根据会议安排,非常荣幸能在此分享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在优化境外来津人员支付服务环境、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天津市分局的悉心指导下,我行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全球化、综合化经营优势,积极构建“线下+线上”“传统+数字”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跨境支付服务体系,致力于为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坚实可靠的金融支撑。

一是完善外币服务网络,实现支付便利“全覆盖”。为切实优化境外来宾支付体验,我行着力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线下服务网络。目前,我行在全市布局了44家酒店外币代兑点、196个银行网点提供标准化外币兑换服务,438台ATM设备支持境外银行卡取现,覆盖机场、车站等关键枢纽。同时,为保障现金特别是零钞供应,我行累计发放标准化零钱包超过4万个,形成了“酒店+网点+自助设备”三级现金服务兜底网络,确保境外来宾能够“随时随地、兑付无忧”。

为在夏季达沃斯及上合峰会期间全面提升酒店前端服务体验,我行在酒店显著位置布放《外籍来津人员支付服务指引》及《外币代兑服务明白纸》,定期对服务人员开展外汇政策、外币鉴别等专业培训,并建立银企直连交流群,确保兑换需求得到快速响应。此外,我行为重点涉外酒店布设了外卡收单POS机,并为其中13家酒店搭建了数字人民币支付环境,实现了境外人士从入住、消费到兑换的全流程“零障碍”。

二是构建多元支付场景,打造畅游津门“新体验”。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医、学”八大核心场景,我行积极打造多元化的支付生态,为全市超过280家重点门店升级了外卡收单设备,为天津机场的40余家商贸店铺开通数字人民币受理功能,让境外来宾享受与本地市民无差异的支付体验;在出行便利化方面,我行与天津地铁集团深度合作,全面完成了69个重点地铁站的外卡受理环境升级,铺设了138台搭载物联网技术的POS终端,全面支持Visa、Mastercard等国际主流银行卡刷卡购票,并配备专属技术支持团队提供全天候保障;在机场、邮轮母港等重要口岸,我行积极宣传“外包内用”等支付方式,并配备了多语种支付服务指引,努力营造宾至如归的支付环境。

三是优化消费退税场景,激发国际消费“新动能”。自国家税务总局今年4月发布《关于推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的公告》后,我行第一时间响应,成为首批上线该服务的银行。值得一提的是,我行与北京分行合作,成功办理了全国首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异地互认业务,获得了天津市税务局的肯定。目前,我行积极配合天津市税务局拓展重点商圈退税服务覆盖面,全市离境退税商户已从46家增至55家,并在8个重点商圈设立了“即买即退”快速退税通道,其中5家为国潮国货商店。2025年,天津地区离境退税业务拉动的境内消费额同比增长567%,政策撬动效应显著。

展望未来,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我行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深耕跨境金融服务,持续推动支付便利化创新,以更开放的姿态、更融合的生态、更优质的服务,为天津建设更具影响力、吸引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注入金融动能,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中行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答问环节

张宁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办公室四级调研员(主持人)

谢谢史毅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大家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

问:请您介绍一下,近期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在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冬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

答: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等系列政策措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深入贯彻国家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金融护航促消费”专项行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完善组织架构和专业团队服务体系,改进内部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差异化产品、优化业务流程,着力加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截至9月末,全市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91%,显著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一是发挥政策合力。进一步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同联动,积极融入天津市“大消费”格局构建工作,组织实施《金融服务构建“大消费”格局工作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旅游、银发经济、航运服务等领域支持,优化和扩大金融供给。会同财政部门以及商务、文旅、体育等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政金企合作及融资对接机制,联合签署“天津市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备忘录”,更好满足消费领域各类群体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二是释放工具效能。用足用好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制定印发《关于落实一揽子金融政策 加快推进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落地见效的通知》,指导有关银行摸清贷款底数、健全项目储备、广泛开展政策宣介和走访对接,抢抓机遇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政服务等重点消费领域金融支持,促进挖掘释放消费潜力。5月政策推出至9月末,我市金融机构已发放相关领域贷款超52亿元,惠及各类经营主体2800余家。

三是赋能场景消费。引导金融机构聚焦行业展会、重点商圈、文博场馆、体育赛事、交通出行等场景,推出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优惠券满减、借记卡快捷支付等“线上+线下”金融产品及服务。1-9月,我市金融机构依托购物节、展会等各类活动场景累计发放消费贷款23.54亿元。目前,已在泰达航母、古文化街、奥特莱斯等文旅消费聚集区设立18个支付服务示范区,有效提升消费支付便利性。

下一步,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引导金融机构用足用好各项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消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信贷投放。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政策及特色产品宣传力度,加强典型案例梳理和经验总结推广,为扎实做好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津云记者

问:请问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在完善外币现钞兑换服务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具体成效如何?

马金辉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国际收支处副处长

答:近年来,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认真落实推进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工作,从优化外币兑换网点布设、提升兑换服务便捷性、完善兑换服务供给等方面不断提高外币现钞兑换服务质效,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切实发挥了“现金兜底”的服务保障作用。

一是优化重点区域兑换服务设施布设。2024年以来,先后指导位于天津东疆邮轮母港和滨海国际机场的3家特许机构兑换网点恢复营业,批准携程天津分公司在出入境管理大厅新设外币兑换网点,实现天津市口岸地区外币兑换服务全覆盖。重点在涉外酒店、景区商圈等外籍人员密集地区增设外币兑换网点,实现全市四星级以上酒店及重点文旅场所外币兑换设施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外币代兑和特许机构服务网点较此项工作开展之前增长近5成。

二是提升外币兑换服务的便捷性。2024年初,天津市分行在全市1300余家提供外币现钞兑换服务的银行、特许机构和酒店代兑网点完成个人本外币兑换标识的推广使用,同时进一步将兑换网点信息纳入电子双语地图,方便外籍来华人员更加快捷、清晰地获得外币兑换服务渠道信息。指导口岸地区外币兑换服务网点进一步优化兑换标识和导航指引的布放,在服务窗口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布放业务宣传材料,方便入境人员更加便捷地获取服务。

三是完善外币兑换服务供给。鼓励银行、特许机构进一步丰富外币现钞供给和小币种兑换服务,满足不同国家人员的需求。目前天津市口岸地区兑换网点可提供23种货币的兑换服务,并配备了定制化“零钱包”,满足入境旅客小额现钞兑换需求。指导银行、特许机构加强对兑换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一线服务人员熟悉业务流程,能够为外籍人员提供准确指引和服务。特别是今年以来,天津市分行协同市文旅、商务等部门全力推进重要会议酒店的兑换网点布设,开展酒店接待人员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圆满完成了上合峰会、达沃斯论坛等重大外事活动的外币现钞兑换服务保障工作。 

下一步,天津市分行将认真落实总行、总局工作要求,指导推动银行等机构持续做好外币现钞兑换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兑换服务水平,为打造天津市国际化消费环境、进一步提升入境消费便利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问:中国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在践行惠民金融担当,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呢?

史毅

■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答:我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战略部署,充分践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优化消费金融供给,持续为天津消费市场注入金融“活水”。我行根据不同客群需求,面向房贷客群、留学跨境客群、理财客户等推出“个人留学贷款”“个人无抵质押贷款”等特色产品,提供额度更高、用途更贴合的贷款服务,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中银E贷利率优惠券200万张,当年实现消费贷款投放59.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93亿元,有效降低了居民消费融资成本。联合我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十余家文博场馆,创新推出“中银·天津文博卡”,促进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支持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紧盯“两新”政策,助推区域发展,助力居民消费再升级。我行积极投入资源,参与国补、地补消费券补贴叠加优惠项目;联合各消费领域头部商家,组织开展家居家电、3C、旅游行业分期贴息满减活动;丰富汽车消费营销服务模式,为经销商在购车分期、宣传外展、订单转化等多维度提供金融助力;在万象城、海信广场、杉杉奥莱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展消费满减活动,聚焦生活缴费、加油出行等民生支付领域推出优惠活动,推动信用卡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建设。截至目前,我行当年围绕促消费已累计投入超过500万元,分行客户信用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2.5个百分点。

后续,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将持续聚焦民生领域,推出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惠及更多津门百姓与企业,为天津更好更快发展贡献更多中行力量。

主持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