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练车、自动驾驶公交车... 这场大会告诉你,新能源智能汽车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网信天津
关注5月20日,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能新时代:赋能新发展、智构新格局”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会模式,形成“会、展、赛 + 智能体验”四位一体国际化平台。

主办方供图
本次展会上,智能驾驶汽车静态体验、L4全场景自动驾驶体验、智能驾驶公交车。。。跟智能汽车相关的展位,参观者总是络绎不绝。

L4全场景自动驾驶体验↓↓↓
网联汽车静态体验↓↓↓
智能驾驶公交车↓↓↓
除了展会以外,未来几天世界智能大会还将举办智能驾驶挑战赛。
多个厂家将在封闭园区、城市开放道路和真实的高速公路等多种类型场景中,开展智能汽车相关的静态产品展览展示、试乘试驾体验、5G远程自动驾驶示范展示等,带给参观者近距离的体验。
另类的驾校教练车 挑战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
这其中,一辆驾校教练车成为今年大会的亮点之一。从外观来看,它就是一辆北京一所驾校常见的教练车型,真正让它与众不同的,是其内部搭载的“机器人教练”系统。
在该系统的加持下,这辆教练车将参与本届智能驾驶级别最高的极限挑战赛,全程比赛无人工干预,堪称魔鬼赛程。

在本届展会上,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各家企业带来的智能驾驶理念、智能汽车展品绝对是这次展会最受关注的主角之一。

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去年初就联合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下称《战略》)将智能汽车定义为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
《战略》指出,要走“推动产业融合为途径”。也就是,不单兵突进,而是和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等产业融合发展。
“智能”+“新能源”,这种业态的新变化,给了中国企业与国际大厂同台竞技的机会。
就在此次世界智能大会之前:
1
3月2日,百度联合吉利控股,以20亿元注册资本成立了‘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标志着百度正式下场造车。
2
3月30日,小米集团宣布启动造车计划,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汽车是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3
继小米决定造车后,滴滴造车的消息也接踵而至。其宣称造车计划启动在即,瞄准无人出租车。
4
4月12日一早,“大疆车载”官微发布消息称,将于近期发布电动车相关产品,配图是一辆汽车。
5
4月15日,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定制版自动驾驶体验。在公开道路上实车展示了红绿灯启停、无保护左转、避让路口车辆、礼让行人等。
以新能源为标签的智能汽车产业竞争愈加激烈,也标志着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愈加迅速。
而从更大的层面来说: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两百余个国家均表示,21世纪将令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低排量智能汽车,从“矿井到充电站”的碳排放量与燃油车从“油井到车轮”的碳排放比例低至0.6:1,碳排放减少比例达40%以上。

中国智能汽车企业在近期迎来“井喷”,乃至许多数码设备厂商都加入造车跑道,是因为技术、配套生产线成熟了?
国家又为什么要下大力气推动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
背后的三个“重要逻辑”,缺一不可。
汽车工业——很重要
什么是真正的工业强国?
汽车制造业有多重要?
汽车制造业从古至今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制造业的工业水平,甚至是综合国力的集中展现。
造汽车不像造手机或其他互联网产业,上至挖矿、冶金,中至生产管理和科技研发,下至能源布局、基建能力,每一环都不可或缺。
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三大汽车集团:福特、克莱斯勒、通用投放到日本的汽车数量,是日本本土企业的两倍,占据其国内市场近一半的份额。

1936年之后,日本政府不再忍受这样的现状,开始有意识地保护本土汽车业,从借鉴到赶超,推动本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
二战后,日本经济几乎瘫痪,工业产能跌至战前的三成,900多万人流离失所。
就是在这种处境下,汽车工业却成为日本复兴计划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其先发优势,及优良的基础,日本汽车战后迅速崛起。
你现在能看到的丰田、本田、日产等日企厂商都是在那个时代崛起。

在60/70年代,日本的汽车产量已经达到全世界第二。
日本汽车产量在1980年超过美国。日本汽车产业从被全面压制到反超美国,用了整整50年。
但收获的“果实”是:
2018年日本GDP为5.1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汽车工业是日本第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占到整个工业产值的近40%。

汽车及相关产业在日本国内提供了约530万个就业岗位,占总就业人口的8.3%。

因此,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制造技术和整体产业发达程度的指标之一。
在中国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如果汽车工业不强,则中国永远不能自称工业强国,汽车工业在工业体系中的地位无需多言。
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守住国内市场底线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抓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向的窗口期,缩小与行业巨头的差距,是我们下一步发展汽车工业的绝佳机会。
整车OTA电气化架构,
电子化控制、毫米波雷达
。。。。。。
这些智能技术的应用,
将“智能化”和“新能源”深度捆绑。
以电动力为驱动能源的智能汽车大规模应用,
同样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
贡献着力量。
“新能源”——很重要
中国能源安全迫在眉睫
在电影《火星救援》有一个场景,主人公讲述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由来。

这个实验室主导了NASA包括月球和火箭探索在内的诸多项目。
但您可能没想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就是这个实验室的五个创始人之一。
但钱老关心的可不只是火箭制造,对于发展中国自己的电动车产业,他还专门给国家领导人写过信。
1992年,钱学森给邹家华副总理写了一封信,阐述电动车的优点。


钱学森很清楚,中国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是爆炸式的,中国的原油供应根本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需求。
他当时预言,中国未来会有1000万辆小汽车在马路上跑。而实际上,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72亿辆,我国每年的原油消耗已超7亿吨。


光明网制作
这样大的用量,使得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0%,远超50%的国际警戒线。因此只搞燃油车,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路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目前,荷兰、挪威、法国、英国等国家已计划在未来数十年内禁售燃油车,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我国海南省也制定了在2030年禁止销售燃油车的发展目标。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一定、也必须是我们未来的选择方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以最普遍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为例,它不是新鲜的物件,百年前它就诞生了。
1881年第一台(铅酸电池驱动)电动车问世,风靡一时,只是随着燃油车速度和价格优势的提升,1940年左右电动车退出了汽车舞台。

近几年科技的进步以及智能汽车整车电气化控制的需求,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智能汽车又被重新推向消费者层面。
石油能源作为资源有限的能源,总有一天会用尽。新能源车的趋势势不可挡。
此外我国的智能汽车产业政策支持,也让中国企业“造一台智能车”成为可能。
国家政策——很重要
为什么中国能做到?
1991年,通用汽车公司就研发出一款量产电动汽车EV-1,但最终由于市场反响不高,在生产了二千多辆之后,就于2002年停产了。
对于这款新能源车,一部名为《谁杀死了电动汽车》的纪录片提出了疑问,运用大量新技术、新驱动能源的EV-1汽车,有着传统汽车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为何最终走进了坟墓?

《谁杀死了电动汽车》纪录片海报
影片直接将矛头对准了美国的石油巨头以及通用汽车公司自己。
电动车的量产,受打击最大的就是石油公司。如果有一天电动汽车达到代替燃油汽车的地步,石油巨头每年将蒙受1000多亿加仑汽油、上万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石油工厂

通用汽车公司
这直接导致通用公司对EV1的看法只是一个政策满足品,公司本身对新兴汽车业态的发展持消极对待。
电力化、智能化、5G化。。。 这些都是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能接受新事物,就无法获得新发展,通用这一做法,直接导致这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时代的落后。
而回看中国,情况却大不一样。
过去一年,我国智能汽车app 用户月活规模呈上升态势,2020年8月,智能汽车app用户月活规模达636.49万,较2019年同期同比增长76.6%。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智能汽车的销量也呈现类似的特征,与智能汽车APP用户月活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2020年1月—12月,中国智能汽车销量涨势迅猛。2020年12月的销量涨幅更是达到18.2%。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以2021年的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为例,智能汽车从品牌分布来看,51辆属于国内自主车型,52辆为合资或进口车型。
近一年时间,展览中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就较去年4月的北京车展增长了近五成。
2016年,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作出规划,2020年,有条件自动驾驶及以下级新车装备率达50%;
2018年,发改委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
2019年,工信部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到2020年,突破自动驾驶智能芯片、车辆智能算法、自动驾驶、车载通信等关键技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达到有条件自动驾驶等级水平,鼓励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总体而言,我国智能汽车在持续强化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进而持续提升智能汽车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之后,未来中国的智能汽车行业水平将非常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来源: 光明网

